-
11月16日
-
对于中国人来说,刀与剑是一种烙印在骨子里的情结,成都的两位“剑痴”,花了大半辈子收藏、研究古刀剑,最后更自己亲手复原了十七把古时的神兵利器,在古刀剑收藏界被誉为当代的铸剑大师。他们,就是龚剑和李永开。对于中国人来说,刀与剑是一种烙印在骨子里的情结,但如今我们能接触到的刀剑大多似是而非,让人几乎怀疑古刀剑的辉煌只是人们的穿凿附会。不过,成都的两位“剑痴”,花了大半辈子收藏、研究古刀剑,最后更自己亲手复原了十七把古时的神兵利器,在古刀剑收藏界被誉为当代的铸剑大师。他们,就是龚剑和李永开。
民间铸剑师龚剑(左)和李永开(右)。摄影 张雷
龚剑:让传统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,通过这些生活器具保留传统的文化,这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。
再现真实的古文明
在成都宽窄巷子附近的一条小街里,,龚剑和李永开开了一个不大的工作室,他们这些年复原制作的古刀剑一一陈列其中。推门而入,鞘内神兵的锋锐寒意直逼眉睫,让人仿佛一瞬间回到了曾经铁马金戈的时代。2000年,龚剑在四川甘孜州工作,就此开始收藏藏刀,古刀剑上的这些艺术与工艺令他痴迷不已,仅仅收藏已经满足不了他。2009年,龚剑与李永开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巧遇,两个对中国传统文化、对古刀剑狂热的人立刻成为知己,他们将自己多年收藏研究的成果交流以后,决心要开始一个疯狂的计划:复原古刀剑。
“刚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觉我们是在开玩笑吧。”李永开说,两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,一辈子只用过笔和鼠标,对铸剑一窍不通,却一上手就要挑战最高工艺水平的刀剑。“但我们是非常认真的,赌上所有身家,赌上这辈子对刀剑的执着。赌上‘铸剑人’的荣誉。”
两个人着手筛选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、历朝历代典型的刀剑,龚剑说,他们不是要复制简单的“工艺品”,而是要将古刀剑的尺寸、重量、材质、强度、工艺都尽可能一模一样地还原出来,告诉世人什么才是中国的神兵利器,以及刀剑背后的真实历史文明。
复制的明永乐剑代表了明代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,原物藏于英国利兹皇家博物馆。摄影 张雷
李永开:希望之后还能有人踩着我们的脚印重现古刀剑风采,并让这些宝贵的传统工艺继续发扬光大。
精雕细琢的古法刀剑
“在古代,一把名剑的铸造可以说是要用上举国之力。比如传说中的干将莫邪、比如这把永乐剑。”李永开从陈列架上拿下一把通体灿金色的长剑,这是明朝永乐皇帝御赐给西藏帕墨竹巴家族的佩剑,原物现在藏于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。它的工艺复杂精美到了极致,而两人手中的资料却是寥寥无几。
“我们不死心地给利兹皇家博物馆写了一封邮件,请求购买文物的详细照片,对方的馆长很开心地给了我们帮助。”两个人花了600英镑买到了10G永乐剑的照片,学美术的李永开开始对着照片,以毫米为单位绘制立体剖面图层。仅这一把剑,李永开就废寝忘食地画了一个多月。
铸剑师正在鎏金部件上细细錾刻。摄影 张雷
复原的剑刃也完全遵循了古法的锻造工艺。两个文人在成都郊区租了一间大院,搭棚垒炉,光着膀子做起了打铁的活儿。30多个铸造步骤,他们一丝不苟地从融铁铸胚开始,一点一点地亲手琢磨、操作,剑刃初成后,又从粗到细的磨石整整研磨了半个多月。“真的有种铁杵磨成针的感觉啊。”龚剑笑着说,而这样精雕细琢做出来的永乐剑,剑刃上天然形成的纹路流畅优美,韧性与锋锐都极为出色,錾刻雕琢的剑鞘完美还原了文物上繁复花纹。整把复原的永乐剑与原物的差别只有2毫米、十几克,令世界震惊。
采用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铸就的唐金银平脱横剑。摄影 张雷
愿古刀剑神魂永存
那以后耗时数年,投入百万资金,龚剑和李永开一共完美地复原了17把古刀剑,包括战国漆鞘铁剑,汉环首刀,唐金银平错横刀,乾隆大阅刀等顶级刀剑。铸剑告一段落后,两人又收不住手地研究制作了藏传佛教法器,又用古代金银错、鎏金等工艺制作皮带扣,复原了古茶具、漆器,还有古法制革工艺制作的皮包,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。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,让人们喜爱并且关注到这些即将失传的古工艺。
“如果不亲手制作,我们就无法体会古人如何将无限的时间,投入有限的器物。正是这些复杂得令人崩溃的细致工艺,造就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古刀剑文化。”李永开说,这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,也是他们希望能挽救、流传下去的精华所在。龚剑则表示,“让传统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,通过这些生活器具保留传统的文化,这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。”
李永开说,他们会将自己所有的研究成果以文本、影像的方式记录保留下来,无保留地对社会开放,希望在他们之后,还能有人踩着他们的脚印重现古刀剑的风采,并让这些宝贵的传统工艺,继续发扬光大下去。(新城快报 记者陈逾斯)(图片来自三联生活周刊)
1.85传奇地址:玩1.85传奇就看这里